中国科幻电影在农历猪年新春第一天创造了新的历史。2月5日大年初一,中国电影市场把三成多的排片,分给了国产科幻电影。据第三方票房数据系统艺恩网测算,当天首映的《流浪地球》约占全部排片11.3%。这部电影被认为是“中国电影产业现代化进程中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大片”,在上月的提前点映中收获好口碑。 另一部中国国产科幻电影《疯狂的外星人》也出现了排片逆袭,约占全部排片的20%以上,超过了同期首映的、周星驰导演的《新喜剧之王》。 《流浪地球》能否开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? 2019年能否成为“中国科幻电影元年”?自2018年末,中国科幻界和电影界就展开热议。 “所谓的‘中国科幻元年’,它只能以一部成功的中国本土科幻大片来开启。有抱负的中国科幻作家,和有抱负的中国电影人,都必须接受这一使命。”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曾这样预言。他长期研究科学史,同时研究科幻电影。 从一部科幻大片的角度看,《流浪地球》已具备了知识结构、逻辑关系、视觉特效、人物命运、科学伦理等要素,这是其获得好评的主因之一。“这真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!”“电影很好地回应了‘科幻片不适合出现中国人’这种刻板想法。”以科幻项目为核心业务的文化企业“未来事务管理局”负责人姬少亭说。 科幻作品影视化进程在加快 多名文学评论人士指出,电影《流浪地球》不仅提供了一种奇观式的幻想图景:例如特大型城市遭遇冰封等灾难,同时电影也提供了一种中国科幻的叙事逻辑,比如在遇到整体性灾难时,不是不顾一切逃离,而是要带着眷恋的这片土地、带着地球——人类共同的家园,一起飞向未来。 业内人士认为,《流浪地球》的口碑超预期,不是孤立现象。近年来有关“三体宇宙”概念版权开发、多位中国科幻作家作品影视化等进程都在加快,打造基于中国本土科幻作品的科幻产业链,大有可为。 “春节档热映,对中国科幻发展而言,这只是一个开始。”姬少亭说。 |